您所在的位置:上海新闻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心手相连筑健康,久久为功润边疆!镇江医疗援疆工作提质增效


 

2025-9-4 15:56:39


“上下联动”,既助力当地打造医疗专科高地,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团场连队下沉;“软硬兼施”,不仅引入先进硬件设备,更聚焦于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软实力提升;“长短结合”,援疆医生长期扎根一线,“小援疆”医疗团队、“银发医生”精准补位,镇江医疗“博士团”定期赴疆帮扶,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支援体系……在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医疗援疆工作正以清晰的“路线图”高质量推进——以更高站位谋篇布局,以更实举措破解难题,以更暖服务贴近群众,推动医疗援疆从“输血”向“造血”深度转型,在广袤边疆绘就新时代对口援疆的温暖答卷。

聚焦能力提升,“传帮带”打造带不走的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所有镇江援疆医生最深切的共识:要为四师留下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的本地医疗队伍。他们将“传帮带”融入每一次查房、每一台手术、每一次病例讨论中。

镇江第十批援疆医疗队队长,四师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石春燕

前不久,一位两次剖宫产史的三十多岁女患者,因剧烈腹痛入院,确诊为宫外孕破裂,腹腔内出血近1000毫升,情况危急。值班医生对腹腔镜手术不甚熟练,担心无法胜任助手工作。“放心,有我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镇江援疆医疗队队长,四师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石春燕的坚定感染了大家。手术台上,石春燕一边沉稳操作,一边清晰地讲解每一个步骤,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变得专注而有序。手术成功完成,患者仅几天就顺利出院。

镇江援疆医生  周元君

“我们重症医护团队坚守了27天,终于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成功苏醒。”谈及近期成功救治的一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江援疆医生周元君满脸欣慰。2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打工期间因意外导致重度颅脑损伤,被紧急送至四师总医院可克达拉院区,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一度出现脑疝,生命垂危。周元君和ICU团队昼夜坚守、精细调控治疗方案,目前患者已成功苏醒,正在进一步康复中。通过镇江援疆医生手把手“传帮带”,受援地重症医学人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重症患者转院率显著下降,病人也不需要辗转到7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进行救治。

镇江援疆医生  程剑

帮助可克达拉院区儿科提升诊疗水平,以实际行动支持边疆地区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这是镇江援疆医生程剑赴疆前就立下的誓言。前不久,一名仅3个月大、持续高烧不退的患儿前来就诊,患儿伴有淋巴结肿大、接种部位发红、胸前皮疹等非典型体征,初期缺乏川崎病常见的眼睛充血、口腔黏膜红、手足脱皮等典型症状,诊断难度极大。程剑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早向家属提示川崎病可能,并在患儿发热数日后,综合其症状演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判断为不典型川崎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儿体温很快得到控制,病情明显好转。“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尤为关键,尤其是不典型病例极易漏诊误诊。”程剑还将前沿诊断理念及综合分析方法传授给本地的儿科医生,提升科室对罕见病、复杂病的早期精准甄别和救治能力。

镇江援疆医生 董振超

不断提升可克达拉院区急诊科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用实际行动诠释援疆医生的专业担当与医者情怀,镇江援疆医生董振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近期,一名患者因腹痛夜间就诊,董振超接诊后查体发现其血压偏低,迅速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下壁心肌梗死”,经紧急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这类患者很可能发生猝死,在急诊,快速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董振超说,本地居民饮食中高碳水、高油脂较为常见,心脑血管急症发生风险较高,急诊工作中需格外重视相关症状的甄别。除了临床工作,董振超还与科室合作开展科研工作,基于本地高脂高碳水饮食特点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现状,申报科研课题,旨在用科学数据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急诊预判和救治的精准性。

镇江援疆医生 王佳

镇江援疆医生 吴晓亮

秉承“输血”更要“造血”的理念,镇江援疆医疗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传帮带”,与四师医务工作者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升本地医疗队伍的专业水平,让优质医疗服务薪火相传。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云端天使”惠及基层群众

7月11日,镇江“云端天使”和博士团医疗援疆基层行的12名医生,历经8小时车程抵达兵团第四师七十四团,开展健康义诊和知识讲座,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暖心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针对团场老年人多、慢性病高发的特点,专家们开处方、免费赠药,还叮嘱用药及日常注意事项。“七十四团远离市区,看病不方便,这次专家上门提供诊疗服务,各科都有,特别好。”七十四团退休职工谭兆云说。

四师可克达拉市辖区广阔,许多团场分布在边境线和山区,群众出一次远门看病极为不易。为此,镇江援疆工作组精心打造“云端天使”送医进基层品牌活动。今年以来,这支由镇江援疆医生组成的“流动医疗队”已如约奔赴10个团场,将优质的医疗服务直接送到职工群众的田间地头、家门口,惠及百姓逾千人次。

“很多团场老人行动不便,我们下来一趟,能帮他们及早发现健康问题,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镇江援疆医疗队队长,四师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石春燕介绍,除了上门提供诊疗服务,更将健康宣讲送到群众身边,内容涵盖妇幼保健、传染病预防、急救知识等,受到群众欢迎。

“云端天使”不仅是一次次诊疗服务,更是一次次健康的播种、情感的交流,“我们不仅要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还要通过技术交流,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实现群众健康与基层诊疗水平‘双提升’。”石春燕说。

“博士团”精准帮扶,提升专科诊疗水平

如果说“云端天使”是面的覆盖,那么“博士团”组团式援疆就是点的精准突破。为推动四师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镇江援疆工作组精心组织“博士团”开展组团式医疗援助。今年以来,已有5批次、来自镇江各大医院的博士及正高级职称专家,不远万里,奔赴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展短期高强度、高效率的智力支援。

每一位博士团成员的到来,都在相关科室掀起一场“学术风暴”。他们在科室进行前沿学术讲座,将最新的诊疗指南、研究成果倾囊相授;他们主持疑难病例讨论,抽丝剥茧,启迪临床思维;他们深入手术室,进行高难度手术的示教和指导,把前沿技术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地医生。

今年5月,“博士团”成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何建强指导四师总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精准微创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这项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还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资源。”何建强介绍,手术全程采用超声引导,为造影剂过敏、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先进的手术,感谢镇江专家和四师总医院的医生。”患者感慨中透露着惊喜。

医疗援疆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要让先进理念在边疆扎根。医疗新技术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患者的实际问题,更开拓了本地医生的视野,为打造一支本土的高水平专科人才队伍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统计,截至目前,镇江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3亿元支持师市医疗事业发展,培训医疗人才超30000人次。2024年,设立专项资金450万元,推进“博士团”交流、“远程智慧”诊疗等线上线下共建项目,结对师徒20对,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示范培训、远程诊疗共22场次,为当地医疗事业注入持久动力。

大爱洒天山种下“健康林”

从长江之滨到伊犁河谷,镇江医疗援疆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传递,变化的是一批批援疆医生的面孔,不变的是那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如今的四师可克达拉市,基层连队有“云端天使”守护,师市医院有“博士天团”赋能,远程平台联通千里之外的优质资源,本土医生在“传帮带”中快速成长……镇江援疆医生们用仁心仁术守护着四师各族群众的健康,更用真情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培育着永不凋零的医疗之花。

这份情谊,如天山雪水,静静流淌,滋润着边疆的土地;这份事业,如胡杨种子,深深扎根,生长出更加繁茂的健康绿荫。镇江医疗援疆,正以扎实的成效、深厚的情谊,为新时代对口援疆事业写下温暖而坚实的“镇江注脚”,为建设健康边疆、巩固民族团结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镇江力量”!(张静)

 

(编辑:上海新闻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心手相连筑健康,久久为功润边疆!镇江医疗援疆工
·爱玛黄油小熊联名款襄助“星骑士”运动嘉年华,展
·库车涉民企案引关注:管辖争议与证据真实性受质疑
·舞剧《龟兹》全球首演官宣定档,即将亮相上海国际
·诚邀四方英才、广纳八方俊杰,江苏省丹阳市“丹凤
·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中航机载项目迈入主体施工
·携程租车×西宁文旅深化合作 共启西宁暑期自驾盛
·​共绘“一带一路”合作新蓝图,乌兹别克斯
·陆家嘴滨江惊现"霓虹巷弄"!第三届「正大BINGO市
·“壶宅记——石库门与紫砂艺术双生展”开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新闻网拥有人承担上海新闻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新闻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